加拿大生活笔记
2019年5月9日星期四
2012年8月14日星期二
全屋音响系统
这个房子的原房主已经布好了六个音响区域的音响线及相应的Cat5控制线,装好了天花板上的喇叭。我后来又加了二个音响区域。现在要做的是将这些音响线及相应的控制线与家庭影院内的音响设备连接起来,给各个房间提供一些背景音乐。为此需要一个音响放大器,给分布于整个房子的八个音响区域提供足够的动力,同时需要在各个音响区域装控制器,这样在想听音乐时,勿需跑到家庭影院内操作。
这是音响线及相应的控制线与各个音响设备的连接图。

这是音响放大器(MDS-6A),它可以控制六个音响区域,每个音响区域可以通过这个音响放大器单独控制那个区域的喇叭。我有八个音响区域,所以将其中四个区域两两组合后就成了六个音响区域。另外一个选择是用两台音响放大器。

这是音响放大器背面的接线。

每个音响区域的控制器可通过Cat5控制线控制所有家庭影院内的音响设备 (音响放大器与各个音响设备之间的控制信号传递用红外传感器)。原来的Cat5线要重新接过,用这个工具又快又好。
音响区域的控制器使用时的情形。绿色荧光表示此控制器正在使用中,淡红色荧光表示正在使用中的音响设备。

这是音响线及相应的控制线与各个音响设备的连接图。

这是音响放大器(MDS-6A),它可以控制六个音响区域,每个音响区域可以通过这个音响放大器单独控制那个区域的喇叭。我有八个音响区域,所以将其中四个区域两两组合后就成了六个音响区域。另外一个选择是用两台音响放大器。

这是音响放大器背面的接线。

每个音响区域的控制器可通过Cat5控制线控制所有家庭影院内的音响设备 (音响放大器与各个音响设备之间的控制信号传递用红外传感器)。原来的Cat5线要重新接过,用这个工具又快又好。

音响区域的控制器使用时的情形。绿色荧光表示此控制器正在使用中,淡红色荧光表示正在使用中的音响设备。

原作者:易木
2012年8月8日星期三
谷歌驾到,世界平板格局何去?
如果说评选一款近月来最火的数码硬件产品,当属谷歌在6月底开发者大会上推出的Nexus7平板无疑。这款7寸平板先是在网上预售,据说订购者如云,半个月后美国实体零售店到货,亦是数日间售罄脱销。
这还只是销售情况,如果论及对媒体版面的占领,则盛况更甚。
近年来跟谷歌沾边的手机、平板为数不少,但为什么独Nexus7倍受青睐,其原因大概有以下三个。

第一,它性价比超高,售价低至199美元,却拥有四核处理器等高配置;
第二,它是谷歌的“亲儿子”。所谓亲儿子,是相对于一般搭载安卓系统的泛谷歌设备而言的谷歌自有品牌产品,其优势是能最先获得谷歌发布的系统更新,拥有谷歌亲自设计的ROM,软硬融合性更好;
第三,它是一台七寸平板。
以谷歌的业界地位,这三个原因中每一个都足以搅起一片惊天骇浪,更何况是三管齐下。
有人评价199美元的售价谷歌是在赔本赚吆喝,赔本可能有点夸张,但赚得不多是肯定的(据分析成本是152美元),它是想通过售卖内容与服务赚钱,这就大大地动了苹果和亚马逊的蛋糕,尤其是后者,还是谷歌对抗苹果的盟友。
亚马逊KindleFire走的也是低售价+内容增值服务之路,去年成功从苹果手里抢了一块版图,现在正酝酿推出KindleFire2,而谷歌却抢先推出了更低价的Nexus7,这简直就是“截胡”,业界都在观望两巨头会否因此交恶或心生嫌隙。
199美元的定价,也足以在几乎被苹果垄断的平板市场为谷歌撑起一把有力的价格保护伞,使苹果必须面对降价竞争的问题。
被Nexus7弄哭的或许还有国内的山寨平板厂商们。199美元的价格本来是它们的生存空间,但谷歌却强势介入,这有点像周鸿祎拿AK47手机扫射雷军小米的桥段。
当然,目前Nexus7还未进军内地市场,山寨产品仍有一定缓冲期,但时间肯定不多了,因为一旦价格连锁反应产生,搅局的绝不止谷歌一家。
到时候,199美元这段空间山寨厂商们将无法生存,要活下去,只能主动“降维”到价格更低的空间,比如99美元?
Nexus7平板的推出还传递出一个信号:乔布斯已死,谷歌终于有胆量大举向硬件业务进军了。长久以来,拉里和赛吉(谷歌联合创始人)都一直想介入硬件领域,但一直未下决心,这次终于付诸行动,而之前125亿美元收购的摩托罗拉移动似乎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其实,以我个人观点,谷歌力推“亲儿子”、进军硬件、低价倾销这些因素虽都堪称重大,但对整个市场影响最大的,恐怕还是这些因素掀起链式反应后的综合结果:七寸平板时代的到来。
“传统”意义上的平板电脑为什么会定位在10寸左右?这无关消费者需求,其实是苹果在以一己之力创造出平板市场时既已决定,苹果的绝对实力决定了消费者的认知。
而在乔布斯活着的时候,决定苹果尺寸的只有乔布斯,乔布斯的理由是:7寸平板体积过小。他甚至挖苦说出售此类平板时,应随机配送砂纸,让用户把手指磨成原来的1/4大小。
但现在苹果已经没有乔布斯了。于是,人们看到在Nexus7推出后,市场上立刻传出苹果今年要推出7.85英寸的iPadMini,美国的华尔街日报等主流媒体也都已报道证实。
以往,苹果无论是手机还是平板,施行的都是独生子策略,一段时间内只推一款产品、一个尺寸、一个价格,比如iphone手机也一直都是3.5寸。
这使HTC、三星等竞争对手钻了不少空子,通过推出大尺寸产品抢占市场空间,现在苹果似乎终于改弦更张了。
现在还不好说iPadMini的推出对苹果意味着什么,但对市场来说,七寸时代的到来已不可避免。
平板电脑的火爆,是因为它相对于笔记本来说更便携、更易用,但10寸的体型确实还是偏大了,不太利于随身携带,而7寸刚好是正常成年人手掌张开大小,手持效果极佳,便于一手把握,而且还能放入裤袋。
尺寸是个简单原因,但也是多数人选择7寸平板的决定性因素,至于是不是要买谷歌的产品,其实已不重要。
如果一定要对Nexus7的未来做个预测,那就是:它虽然价格低廉,但仍有太多缺点,比如没有3G功能、没有主摄像头、没有自己的售后服务、完全依赖线上销售等等,种种因素决定了Nexus7只能是一款承上启下的过渡产品。
Nexus7虽然开启了七寸时代,但7寸时代或将不属于Nexus7。
原作者:信海光
2012年7月31日星期二
犀牛手札30-商铺投资分析(二)
进入2012年下半年以来,大多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多空争执难得的变得强烈起来,这说明很多房地产的投资人开始冷静下来。这种情况不管是对大多伦多房地产市场的健康,还是对诸多投资人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
加拿大政府对民用住宅不收HST,其实就是对“居者有其房”政策的一个鼓励和补贴。但是回首08年以来房地产市场的疯狂表现,很多投资客都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更有很多人可能采用了某种或某些避税的办法,于是一方面构成了对政府政策的滥用,同时也给没有足够资金购买自己第一套住房的同胞造成了困难。
Rhino一向主张 “君子爱财取之以道”,有赚钱的欲望一点也不可耻。加拿大给大家铺了很多堂堂正正赚钱的道路,我们可以随意选取一条,都可以达到财富的彼岸,而不会给社会造成任何负面的影响。象股票、期权和基金等一样,投资商铺也是堂堂正正赚钱的方法之一,效果也是相当好。
在以后几期的犀牛手札中,Rhino将尝试用数据来分析一下大多地区几个商城的投资状态。本期的主题是位于Sheppard/Brimley的东方广场。
东方广场是多伦多华人在士家堡早期的一个集聚中心,当华人在多伦多全面开花以后,它变成了华人集聚地东面最重要的Shopping Mall之一。东方广场曾经很是辉煌过一阵,近期的价格仍然非常便宜。那么,在近期,东方商场的投资价值如何呢?在下面的内容中,Rhino将从买卖和租赁两方面来谈谈这个商城投资状态。
先来看看宏观方面的表现。
本周,多伦多地产协会公布了2012年第二季度与去年同一时期的MLS的销售和租赁数据。如下图所示: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整个GTA地区,在2012年第二季度,商铺的均价下降了10%以及20%,而同一时期,租赁的价格却上升了12%和6%。所以,从整体上来看,不管是普通的零售还是办公室的投资价值都越来越大。
下图是从MLS有数据开始,东方广场商铺的销售情况:

经过计算之后,Rhino发现,从2008年以来,商铺的平均售价并没有明显的变动,主要集中在$70到$400毎尺之间,价格的升降也显得颇为随意。
再来看看商铺的出租情况:

数据中显示,从2008年以来,商铺的平均毛租金基本没有变化,大都在$1.5到$3每月毎尺之间徘徊,也就是说现在东方广场的租金仍然和几年前持平。
回过头来比较一下前面Rhino给的多伦多地产局最新报告,我们知道,多伦多商铺正处于平均租金上升、价格下降,有利于买入投资的阶段,而东方广场的情况却和多伦多的平均情况非常不太一样。经过对两方数据的比较,Rhino可以比较谨慎的得出一个结论:相对来说,东方广场目前非常适合做生意的人租用商铺,而商铺的投资方则需要谨慎入场。
大家再来和Rhino一起看一下东方广场实际的投资回报率:为了更符合实际情况,Rhino选取2011年年底卖出的一个铺子为例计算如下:
管理费:259*12=3108
地税:3040
商铺毛租金:650*12=7800
商铺售价:50000
为了计算方便,保险忽略。于是计算结果:该商铺的年资金回报率约为3.3%。
下图是Canadian High Interest Savings Bank Accounts提供的7月5日加拿大几个利息最高的GIC(Guaranteed Investment Account)存款利率,大家来比较一下:

从表中可以看出,即使是利息最高的银行提供的回报仍然赶不上投资东方广场商铺的年资金回报率。虽然这个回报率相对于很多商铺偏低,但是胜在投资金额便宜。
于是,Rhino对东方广场商铺投资的结论就是:购买该商铺可以获得正向的现金流,而且回报率比银行存款高。因为商铺的总体售价便宜的缘故,本商城可以作为本小人士投资选用,同时因为租金非常便宜,也非常适合本小的经商者租赁。
Rhino的联系方式:手机(416-836-2809)/MSN(nowhere@live.com)/QQ(1867654)。更多文章请看犀牛网(RhinoZ.info)。本文为加中置业地产经纪Rhino Zhai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建议。

加拿大政府对民用住宅不收HST,其实就是对“居者有其房”政策的一个鼓励和补贴。但是回首08年以来房地产市场的疯狂表现,很多投资客都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更有很多人可能采用了某种或某些避税的办法,于是一方面构成了对政府政策的滥用,同时也给没有足够资金购买自己第一套住房的同胞造成了困难。
Rhino一向主张 “君子爱财取之以道”,有赚钱的欲望一点也不可耻。加拿大给大家铺了很多堂堂正正赚钱的道路,我们可以随意选取一条,都可以达到财富的彼岸,而不会给社会造成任何负面的影响。象股票、期权和基金等一样,投资商铺也是堂堂正正赚钱的方法之一,效果也是相当好。
在以后几期的犀牛手札中,Rhino将尝试用数据来分析一下大多地区几个商城的投资状态。本期的主题是位于Sheppard/Brimley的东方广场。
东方广场是多伦多华人在士家堡早期的一个集聚中心,当华人在多伦多全面开花以后,它变成了华人集聚地东面最重要的Shopping Mall之一。东方广场曾经很是辉煌过一阵,近期的价格仍然非常便宜。那么,在近期,东方商场的投资价值如何呢?在下面的内容中,Rhino将从买卖和租赁两方面来谈谈这个商城投资状态。
先来看看宏观方面的表现。
本周,多伦多地产协会公布了2012年第二季度与去年同一时期的MLS的销售和租赁数据。如下图所示: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整个GTA地区,在2012年第二季度,商铺的均价下降了10%以及20%,而同一时期,租赁的价格却上升了12%和6%。所以,从整体上来看,不管是普通的零售还是办公室的投资价值都越来越大。
下图是从MLS有数据开始,东方广场商铺的销售情况:

经过计算之后,Rhino发现,从2008年以来,商铺的平均售价并没有明显的变动,主要集中在$70到$400毎尺之间,价格的升降也显得颇为随意。
再来看看商铺的出租情况:

数据中显示,从2008年以来,商铺的平均毛租金基本没有变化,大都在$1.5到$3每月毎尺之间徘徊,也就是说现在东方广场的租金仍然和几年前持平。
回过头来比较一下前面Rhino给的多伦多地产局最新报告,我们知道,多伦多商铺正处于平均租金上升、价格下降,有利于买入投资的阶段,而东方广场的情况却和多伦多的平均情况非常不太一样。经过对两方数据的比较,Rhino可以比较谨慎的得出一个结论:相对来说,东方广场目前非常适合做生意的人租用商铺,而商铺的投资方则需要谨慎入场。
大家再来和Rhino一起看一下东方广场实际的投资回报率:为了更符合实际情况,Rhino选取2011年年底卖出的一个铺子为例计算如下:
管理费:259*12=3108
地税:3040
商铺毛租金:650*12=7800
商铺售价:50000
为了计算方便,保险忽略。于是计算结果:该商铺的年资金回报率约为3.3%。
下图是Canadian High Interest Savings Bank Accounts提供的7月5日加拿大几个利息最高的GIC(Guaranteed Investment Account)存款利率,大家来比较一下:

从表中可以看出,即使是利息最高的银行提供的回报仍然赶不上投资东方广场商铺的年资金回报率。虽然这个回报率相对于很多商铺偏低,但是胜在投资金额便宜。
于是,Rhino对东方广场商铺投资的结论就是:购买该商铺可以获得正向的现金流,而且回报率比银行存款高。因为商铺的总体售价便宜的缘故,本商城可以作为本小人士投资选用,同时因为租金非常便宜,也非常适合本小的经商者租赁。
Rhino的联系方式:手机(416-836-2809)/MSN(nowhere@live.com)/QQ(1867654)。更多文章请看犀牛网(RhinoZ.info)。本文为加中置业地产经纪Rhino Zhai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建议。

Facebook将在八年内彻底消失?
如果扎克伯格听了这个命题一定心里不是什么好滋味,因为Facebook正如日中天,怎么突然就有人谈到其消失的问题?
美国《福布斯》网络版发表署名埃里克•杰克逊(EricJackson)的文章称,由于互联网领域的新老企业之间存在根深蒂固的差异,因此当新模式出现时,老企业完全无法适应新趋势。
这不仅可以得到理论支持,同样有史为证。所以,谷歌和Facebook很有可能在未来5至8年内彻底消失。
当然,文章称,这种“彻底消失”并非指破产,而是MySpace式的消失。每诞生新一代科技企业,上一代企业似乎都难以适应最新变革。
Web1.0公司擅长聚合数据,并以门户模式展示出来。等到Web2.0崛起时,社交关系的魅力大增。然而,Web1.0似乎永远无法抓住社交网络的精髓,因而难以充分利用用户的背景信息。
2010年以后诞生的社交企业则有着截然不同的世界观。这些企业将手机视为他们应用的主要平台(有时甚至是独家平台),他们甚至从未想过推出网站。在他们看来,移动应用今后几乎会彻底取代网站。
我们也许还在等待Web3.0,但这位作者给出的结论:Web3.0永远不会诞生,因为Web已死。看到这个,不知你的心情能否平静?
文章还指出,Web1.0企业曾经努力适应社交网络,但却未能成功。去年上线的Google+业已沦为“鬼城”。
由此看来,Facebook要融入新趋势,恐怕也并非易事。组织生态学家提出了“退化责任”(liability of obsolescence)的理念:随着时间的推移,组织赖以生存的产品战略,将越来越难以适应他们所处的环境。这很可能成为我们解读当今世界的一种有效理论。
作者强调:归根结底,今后5至8年将成为无比动荡的年代。谷歌和Facebook很可能也将沦为空壳,甚至彻底消失。
八年内Facebook会消失吗?
谷歌和Facebook消失后互联网世界会怎样?但想想,江山代有人才出,长江后浪推前浪,这世界什么事一定不会发生?
虽然我们不能完全预测哪些新生力量会粉墨登场,我们无法确认谁会从天而降,却取代谷歌与Facebook等这些现在看起来的互联网大块头。
然而,确实,曾经的Yahoo、MySpace已经日见衰败,曾经的诺基亚颓势尽显,曾经的微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尚处于“不三不四”的位置。
由此,笔者想到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克莱顿•克里斯滕森所著的《创新者的困境》一书中提出的观点:创新者的困境主要是指一些大公司在面对某些类型的市场和技术的变化时,无法保持其在各自行业中的领先地位的原因。
恰好,在某网站关于《创新者的困境》的讨论中,就提到了“Google的创新者困境”及“Flickr未打造出Instagram原因:创新者的困境”,不久也许大家要讨论“Facebook的创新者困境”。其实,主要还是“破坏性创新”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之所以讲“破坏性创新”难,原因正如《创新者的困境》的作者所言:每种行业中的任何企业都是在某种力量的支配下运行的,这种可以称为“组织性质的规律”的力量严格限定了一个企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当企业的管理人员完全被这些力量所控制时,他们在面临破坏性技术时就可能把企业搞砸了。
未来的谷歌们和未来的Facebook们或许尚未诞生,但届时,当今的Web1.0和Web2.0企业或许将完全淡出我们的视野。财富将由勇于创新的企业创造。想要拥有未来,就必须创造未来。这并非遥不可及。
中国国内哪些企业会步其后尘?
谈到国外的企业,不禁想到了中国国内企业。国内有哪些企业存在这种消失的可能性?这虽然很难预测,但不得想到目前的腾讯、百度、新浪、搜狐、网易、盛大、人人、开心及优酷土豆等一大堆看起来还不错的企业。
以腾讯为例,马化腾其实早就感觉到了危险。虽然,他前段时间说腾讯许多方面不是垄断,或者说互联网的所谓“垄断”不同于传统企业的资源性垄断,听起来有为自己辩解的重大嫌疑。
但是他确实提到了互联网所谓垄断存在的巨大不确定性与风险,提到不知什么时候某个应用就会被他人取代。
再看百度,虽然业务收入仍然不断增长,仍然赚得盆满钵满,让许多企业眼红,但其在许多新领域几乎举步为艰,甚至除了搜索主领域外,其他的尝试屡屡失败。
电商失败,移动互联网几乎没啥动静,电子书见效甚微,除搜索外,只有百度知道、百度问答及百度文库等尚有较大影响力。
然而,对新趋势的把握仍然比较迟缓,比如,昨天想找一下APPSTORE中是否有“百度音乐”应用,结果就没找到,而“QQ音乐”应用却有,更不用说苹果近年的崛起就是靠音乐起家的。
新浪现在看起来在微博领域中独占鳌头,但是这不得不说是三年前新浪微博上线时的好运气。那时,国内早期的微博都被关闭,国外的Twitter被屏蔽,新浪一下子摊上了好机会,一下子冲到了微博队伍的前面,确立了领先地位。现在的新浪似乎都以微博为核心,但当初如果没有这个好运气呢?
更何况,接下去,以新浪目前情况看,微博以外的机构与队伍,会不会与微博配合与融合?微博平台的运营中,广告收入及电商引入模式会如何?目前还都难说。
由于篇幅原因,其他的国内企业暂时不展开讨论。简单地看,人人网与开心网已经明显落后于微博,网络视频领域总是亏损,搜狐虽有网游、视频等,但都不能在各领域冲到第一名。
网易的网游已不如从前,盛大游戏已经不如从前,多数新尝试也都起色不大,只有盛大文学地位较牢固。总之,中国国内互联网有哪个企业或哪个领域特别让人兴奋?
当然,笔者不想给所有中国企业唱衰,只是想让大家居安思危,时刻相着创新,别只想着模仿或山寨人家的东西或模式,别只想着上市圈钱走人,而且多数实事证明那都是心浮气躁的表现与自杀行为。
谷歌与Facebook尚有5到8年消失的巨大可能性,那么中国互联网企业还能整天沾沾自喜与高枕无忧吗?
作者:陈永东,中国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与媒体创意领域的学者、副教授、商业经营师。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国股市已见底涨不起来
7月27日A股收盘,大盘冲高回落,击穿了著名经济学家李大霄称之为钻石底的2132点。有些人本来想在股市上赚一点买菜的钱,谁知连买米买面的钱都赔进去了。市场上有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股民:“奔驰车进去了,出来的是一辆自行车。”
据悉,自从李大霄提出的沪指2132点是钻石底后,著名财经评论人士叶檀就一直反对李大霄所谓“钻石底”的说法。
提及上周沪指跌破2132点,近日,叶檀在“2012年高端金融论坛暨海银财富落户南京开业典礼”上表示,李大霄说沪指2132点是钻石底,这是他从市场估值测算出来的。目前很多上市公司的估值很便宜、市盈率也很低,李大霄据此就认为股市已经到底部,但他这种看法有些片面和极端。
叶檀解释说,从估值来看,沪深两市的很多上市公司股价都很便宜,许多银行股甚至跌破了净资产,但换一个角度,很多国有银行的市值,却在全球市场中名列前茅,甚至超过摩根大通、美国银行等知名国际金融机构,从这个角度考虑,中国的金融机构与国外相比,规模、总市值相近,而每股收益却是相对比较低的,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出现下跌也在情理之中。
但从国家宏观经济、行业等多个变量对中国经济进行分析之后,叶檀也得出了“股市现在是底部”的结论。比李大霄悲观的是,她认为即使是底部,也不一定起得来。“日本都20年了,还没起来。”
叶檀表示,目前股市的确是处于底部区域,但近期却不一定能涨起来。虽然经济增速在放缓,叶檀认为某些行业值得看好,包括目前现金流充裕的消费类上市公司,此外,成熟发展的服务业背后需要非常多的细分行业,如酒店的清理服务、大桥的维护等,这些企业未来也是充满发展前景和投资价值的。
叶檀分析,宏观经济上,中国国内面临货币红利消失、成本红利消失、出口红利消失的三大威胁,实体经济有较大压力。而在金融市场上,2008年4万亿政策催生的资产泡沫正在逐渐被挤压,股市、楼市、红木、艺术品等资产价格逐渐下行。“加上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推出,让A股有了做空工具,指数下行,也能赚钱。股指期货犹如AK47,一上来就把股市打趴下了。”
提到作为蓝筹股重点板块的银行时,叶檀指出,中国银行业的净利润在之前的4年里几乎翻番,2011年是中国银行业的黄金时代。“但这个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2012年是中国银行业债务链条绷紧的时候。”
作者:叶檀
技术元素:不简单的简单
KK用大家都熟悉的日常现象说出了哲学味道,一对比、一引申,就跳出了传统评论者一边倒式的口诛笔伐。
凯文·凯利,一个喜欢被人叫做KK的美国人,他有另一个他从没表示过喜欢的称谓——预言帝。2012年,他用一本不太厚的《技术元素》,改变了大家对科技著作的观感。

不简单的简单解释
KK在这本书中,没有用前几本作品那样的纯理论文章做积淀,也没有《连线》杂志上那么高精尖的文字,他这次写的就是博客文章,仅仅用一两千字的小品文阐述出同样的观点。
技术是什么?在《一切还没有运行完好的事物》这则短文里,他引用了艾伦·凯的一个简单定义给技术(technology)做了诠释:“是你出生以后发明的任何东西”。乍一看,这个定义有点随意,但KK随后开始讲故事,电动马达曾经是技术,在比马达早诞生的人眼中,它很新,还没有运行的很完好,但随着电动马达的普及,它“消失”了、完美地默默运行着,当然也就不再被称之为技术。KK用他哲学家的思维,用非哲学式样的文字来诠释他眼中的技术,寥寥几个字,就勾勒得清清楚楚,耐人寻味。
作为一本KK历年来精选博客文章的合集,类似这样的简单解释相当之多,而且解析的恰到好处,也给我们对许多耳熟能详的术语有了另一番见解。《每一个生物都是黑客》,这个标题第一眼看上去十足的不一般,其实不然,他不过是从黑客与IT公司之间的共存和斗法生态链中引述出一个被我们惯常所忽视的规律——黑客无处不在。他甚至说在现存的游戏里作弊是物种“唯一”能够存活下来的方式。仔细一想,还真的是那么回事,而KK笔锋一转,又绕回到科技之上,指出作弊与反作弊就是一种军备竞赛,每一个科技公司都铆足了劲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就这样,我们的科技在向前大踏步的发展了。
看起来这就是大家都熟悉的日常现象,可KK却用大家都熟悉和漫不经心的事例说出了哲学味道,一对比、一引申,就跳出了传统评论者对黑客一边倒式的口诛笔伐。相反的,KK诠释出了这个没有终点的游戏的内在规则,看完这篇文章,掩卷一想:其实我们应该感谢黑客。
不进步的进步技术
KK总是忍不住去批驳许多已经被业界奉为经典的理论。比如《一千个铁杆粉丝的反例》,早在几年前,我在一本科技书籍中看到“1000个铁杆粉丝”这一论点时,心情曾经一度非常激越,只要拥有1000个铁杆粉丝,就足以供养一个创作者,只要耐心的发掘和寻找并稳固住这1000个铁杆粉丝,就可以滚动起无比巨大的口碑雪球,让自己声名远播。特别是进入微博时代,1000个铁杆粉丝似乎很容易聚合,但聚合后呢,似乎现实的结果和理论有点儿远,远的遥不可及。是自己做错了什么吗?
KK给了答案,很进步的科技,比如微博这种更加强横的拉近人与人距离,让口碑更高效传播的工具,其实依然不能真正达成1000个铁杆粉丝就养活一个创作者这样的理论梦想。KK说的很透彻,确实这个理论有现实依据,并且有人成就了,但不代表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准确来说,1000个铁杆粉丝这个概念依然是为少数人服务的特例,只是这个少数人通过网络传播手段,可以更容易地找到赞助者,更好地让自己获得报酬,也从而变得比过去更加庞大罢了。
当然,KK是站在乐观的立场上的,他甚至为此和朋友打赌,有音乐家或乐队能够在和旧媒介完全没有联系的情况下,在开放的网络媒介中100%养活自己,为此他还主动在博客上征集案例,当然他也没指望能征集到。
类似这样的“调笑令”,KK一直在不断地玩,他的目的就是告诫读者,不要以为先进的科技就是万应灵丹。比如核能,作为科技进步,它未来可能也会便宜到忽略不计;比如在互联网上,可能很快一切都会免费,但到了一切都可以便宜到忽略不计之时,我们的科技就真的进步了吗?错,或许计量所有便宜物品本身的数据将成为不再便宜的事情,那时候,人们还要付费,只不过不是付费给便宜物品本身,而是为了事物的数据付现。
我们对科技进步还有多少幻想?KK在书中告诉我们,不会进步,我们只会花费更多,无论是金钱、时间或其他,只不过从A到B流转。
不前卫的前卫预言
作为预言帝,KK的书中如果没有点预言,那保准读者会大失所望。当然,KK不会让大家失望,在终章他用12篇文章再一次做了预言。
只不过这次预言不够前卫,看标题总觉得有拾人牙慧的感觉,《永恒之书》、《当纸质书消亡的时候》、《实用图书馆》这3篇文章的标题看起来更是如此,既是相互悖论,又是老生常谈,KK终究想怎么坐而论道呢?
他给出了这样一个景象,一个高深的技术元素永恒之书需要一个联盟,这个联盟的每个成员都创建了他或她自己版本的永恒之书,书中包含创造至少100个永恒之书副本的知识,而这些副本的接受者中,至少有一个已经制作出一个第二代副本。
这是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的最终幻想,而看起来似乎已经有所实现,比如维基百科,可似乎又没有真正实现,因为维基百科还没实现自我复制和自我升值,它还不够永恒,只能算是持久。
在KK眼中的永恒之书,是纸质媒体消亡之后的图书馆,是精英阶层的俱乐部,需要太多技术元素,看起来有点像古老共济会的那种传承,可怎么做到?KK没说,但或许如早前的《失控》、《科技想要什么》预言物联网、云计算、大众智慧那样,在10年后会变为现实。
这就是KK的哲学,他不会超越现在去构想一个所谓的未来,那不是预言帝,而是未来学家;他没有去天马行空的想象科幻电影的桥段,那是斯皮尔伯格和库布里克的工作,他就是给出一个方法论,一个导火索,让科技力量有一个引爆点就好了。
转载
凯文·凯利,一个喜欢被人叫做KK的美国人,他有另一个他从没表示过喜欢的称谓——预言帝。2012年,他用一本不太厚的《技术元素》,改变了大家对科技著作的观感。

不简单的简单解释
KK在这本书中,没有用前几本作品那样的纯理论文章做积淀,也没有《连线》杂志上那么高精尖的文字,他这次写的就是博客文章,仅仅用一两千字的小品文阐述出同样的观点。
技术是什么?在《一切还没有运行完好的事物》这则短文里,他引用了艾伦·凯的一个简单定义给技术(technology)做了诠释:“是你出生以后发明的任何东西”。乍一看,这个定义有点随意,但KK随后开始讲故事,电动马达曾经是技术,在比马达早诞生的人眼中,它很新,还没有运行的很完好,但随着电动马达的普及,它“消失”了、完美地默默运行着,当然也就不再被称之为技术。KK用他哲学家的思维,用非哲学式样的文字来诠释他眼中的技术,寥寥几个字,就勾勒得清清楚楚,耐人寻味。
作为一本KK历年来精选博客文章的合集,类似这样的简单解释相当之多,而且解析的恰到好处,也给我们对许多耳熟能详的术语有了另一番见解。《每一个生物都是黑客》,这个标题第一眼看上去十足的不一般,其实不然,他不过是从黑客与IT公司之间的共存和斗法生态链中引述出一个被我们惯常所忽视的规律——黑客无处不在。他甚至说在现存的游戏里作弊是物种“唯一”能够存活下来的方式。仔细一想,还真的是那么回事,而KK笔锋一转,又绕回到科技之上,指出作弊与反作弊就是一种军备竞赛,每一个科技公司都铆足了劲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就这样,我们的科技在向前大踏步的发展了。
看起来这就是大家都熟悉的日常现象,可KK却用大家都熟悉和漫不经心的事例说出了哲学味道,一对比、一引申,就跳出了传统评论者对黑客一边倒式的口诛笔伐。相反的,KK诠释出了这个没有终点的游戏的内在规则,看完这篇文章,掩卷一想:其实我们应该感谢黑客。
不进步的进步技术
KK总是忍不住去批驳许多已经被业界奉为经典的理论。比如《一千个铁杆粉丝的反例》,早在几年前,我在一本科技书籍中看到“1000个铁杆粉丝”这一论点时,心情曾经一度非常激越,只要拥有1000个铁杆粉丝,就足以供养一个创作者,只要耐心的发掘和寻找并稳固住这1000个铁杆粉丝,就可以滚动起无比巨大的口碑雪球,让自己声名远播。特别是进入微博时代,1000个铁杆粉丝似乎很容易聚合,但聚合后呢,似乎现实的结果和理论有点儿远,远的遥不可及。是自己做错了什么吗?
KK给了答案,很进步的科技,比如微博这种更加强横的拉近人与人距离,让口碑更高效传播的工具,其实依然不能真正达成1000个铁杆粉丝就养活一个创作者这样的理论梦想。KK说的很透彻,确实这个理论有现实依据,并且有人成就了,但不代表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准确来说,1000个铁杆粉丝这个概念依然是为少数人服务的特例,只是这个少数人通过网络传播手段,可以更容易地找到赞助者,更好地让自己获得报酬,也从而变得比过去更加庞大罢了。
当然,KK是站在乐观的立场上的,他甚至为此和朋友打赌,有音乐家或乐队能够在和旧媒介完全没有联系的情况下,在开放的网络媒介中100%养活自己,为此他还主动在博客上征集案例,当然他也没指望能征集到。
类似这样的“调笑令”,KK一直在不断地玩,他的目的就是告诫读者,不要以为先进的科技就是万应灵丹。比如核能,作为科技进步,它未来可能也会便宜到忽略不计;比如在互联网上,可能很快一切都会免费,但到了一切都可以便宜到忽略不计之时,我们的科技就真的进步了吗?错,或许计量所有便宜物品本身的数据将成为不再便宜的事情,那时候,人们还要付费,只不过不是付费给便宜物品本身,而是为了事物的数据付现。
我们对科技进步还有多少幻想?KK在书中告诉我们,不会进步,我们只会花费更多,无论是金钱、时间或其他,只不过从A到B流转。
不前卫的前卫预言
作为预言帝,KK的书中如果没有点预言,那保准读者会大失所望。当然,KK不会让大家失望,在终章他用12篇文章再一次做了预言。
只不过这次预言不够前卫,看标题总觉得有拾人牙慧的感觉,《永恒之书》、《当纸质书消亡的时候》、《实用图书馆》这3篇文章的标题看起来更是如此,既是相互悖论,又是老生常谈,KK终究想怎么坐而论道呢?
他给出了这样一个景象,一个高深的技术元素永恒之书需要一个联盟,这个联盟的每个成员都创建了他或她自己版本的永恒之书,书中包含创造至少100个永恒之书副本的知识,而这些副本的接受者中,至少有一个已经制作出一个第二代副本。
这是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的最终幻想,而看起来似乎已经有所实现,比如维基百科,可似乎又没有真正实现,因为维基百科还没实现自我复制和自我升值,它还不够永恒,只能算是持久。
在KK眼中的永恒之书,是纸质媒体消亡之后的图书馆,是精英阶层的俱乐部,需要太多技术元素,看起来有点像古老共济会的那种传承,可怎么做到?KK没说,但或许如早前的《失控》、《科技想要什么》预言物联网、云计算、大众智慧那样,在10年后会变为现实。
这就是KK的哲学,他不会超越现在去构想一个所谓的未来,那不是预言帝,而是未来学家;他没有去天马行空的想象科幻电影的桥段,那是斯皮尔伯格和库布里克的工作,他就是给出一个方法论,一个导火索,让科技力量有一个引爆点就好了。
转载
订阅:
博文 (Atom)